工学院院长徐政和访谈:增强跨学科创新,建设国际化世界一流工学院

2017-07-28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是我校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工学院目前下设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等8个院系。

南科大工学院已经开始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一探究竟,学生新闻社记者专访了工学院院长徐政和,了解南科大工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建设蓝图。

徐政和

徐政和教授是加拿大皇家学会和加拿大工程院两院院士,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任职多年。他是物质分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尤其在相关的表面化学和界面科学领域造诣极深。


增强跨学科交流与校企合作


相比以往独立的院系,建立工学院的优势是什么?

徐政和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建立工学院能有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增强跨学科创新;统筹学校资源进一步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工学院成立后,可以加强老师间的交流和学科间的互动,为建立工学院综合研究中心、创新平台,提高学科效率创造条件,也与现在国际上广为提倡的“新工科”理念十分契合。

此外,“创知、创新、创业”是南科大的办学特色,学校一直鼓励校内师生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找到企业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南科大的特长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工学院成立后,将对院系进行跨学科管理,综合性更强,有助于将来进一步推动与企业的合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这也许是南科大招聘我来的原因之一吧,”徐院长笑着说,“我在加拿大曾和许多的企业共同合作研究,现在我可以代表工学院,将各个院系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应用中去。”


“人才是关键”


工学院目前下设八个院系,有110位教研职工,到2020年预计教师数量达到280至300位。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际化、世界一流的工学院,”徐政和教授说,因此在工学院筹备过程中,会加强与国际一流工学院的紧密联系,例如现在我们与MIT、UBC等院校都有合作,并会从世界一流大学招聘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有国际视野的教授。

谈及如何才能建成一流工学院,徐政和教授认为:“最主要的是吸引人才。”这里的人才不仅包括优秀的教授也包括有潜力的学生。现在国内院校都是去国外交流学习,希望将来有朝一日国外院校能把来到南科大交流、任职(教授或者攻读博士后)作为首选。

徐政和教授认为,不断吸纳优秀人才,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互动。优秀的老师,可以吸引广泛的社会资源,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研究平台建设,而完善的研究平台又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达到良性循环。“现阶段我接触的学生比较少,相比之下接触了很多老师,南科大的教师们积极性很高,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有丰富的海外教学、科研经验,这是极为难得的。”徐政和教授说。


培养“科学家”与“工程师”能力兼具的人才


工学院倡导的“新工科”理念,要求学生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与融合中学习,所以不能一味按照传统方式培养,比如在南科大,就要求学生第一年打好基础,第二年学习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三年再选择专业。

在学生培养上,徐政和教授对工学院未来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流人才的标准,首先要爱好科学,兴趣是研究的源动力。即使一开始并未十分喜爱,也可以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兴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很多奥妙有待揭示,而探索与发现其乐无穷。

其次,工学院学生应该兼备创造能力、统筹能力和领导能力,缺一不可。创造力是基础要求,统筹能力是要能够判断方案可行性,并恰当地谋划协调。领导能力也很重要,一个出色的科学家通常要能带领一个团队去攻克重大科学难题。

最后,南科大工学院培养的是“科学家”与“工程师”能力兼具的人才。简言之,就是既可以研究科学问题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又能应用所得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和独立学习进取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新工科”人才。


南科大工学院相关资料:

南科大工学院效果图


南科大工学院大楼于2017年5月正式动工,计划工期为888天。工学院位于南科大校园西北部,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

工学院由2栋U型科研实验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1400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约19200平方米)。工学院的各系拟均匀地布置在两个U型体量中。其中公共教室与实验室被布置于一层及二层的局部,让学生与教师可以轻松到达并实现零距离接触,而部分特色实验室布置在负一层,保证安全性。

在建筑设计上。工学院建筑设计风格整体性强、管理便利;立面简洁优雅,符合大学工科建筑特征;功能灵活划分,呈现出有机的、延续的观感。

拟进行的室内设计整体风格严谨庄重,同时强调经典建筑元素的回归。建筑装修拟使用水磨石、马赛克、圆形灯、涂料、石材等经典装饰材料。建筑装修拟配合暖色调及局部鲜亮色彩材料的使用,为工学院师生提供严谨高效,同时不失明快活泼的教研学习空间。

工学院建筑庭院景观设计用自由曲线将建筑庭园内的大空间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宜人空间,将场地东侧及南侧的自然山景引入到人造景观中,形成一种有趣的空间过渡及对话。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sustech.edu.cn/zh/?p=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