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匠心 智创未来”南科大工学院十周年总结与发展大会举行
2025-05-17
2025年5月17日上午,“十年匠心 智创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十周年总结与发展大会在南科大会议中心举行,总结回顾建院十年发展历程,擘画未来蓝图。
大会现场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家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贾金锋,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副校长及工学院院长仇旻,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姚新,中山大学工学部主任、先进制造学院院长黄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张绳百,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庞松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深圳平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首席科学家肖京,以及兄弟高校、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南科大相关部门、院系领导、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方红卫主持。
薛其坤在致辞中对曾为南科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校友以及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表示,工学院作为南科大首个二级学院,已在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科研奖项和合作共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跻身“在国内有影响的工学院”行列,充分彰显了工学院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十年磨一剑,今朝展锋芒”,他强调,当前工学院已经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2025年不仅是工学院建院十周年,也是建校十五周年,更是朝着学校“三三五”方略的第二阶段战略目标持续迈进的关键节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做教育初心的坚守者。要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筑牢立德树人根本底色,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技术的卓越人才,让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工学院薪火相传。二是要做科技创新的先锋者。全面融入人工智能时代,推动传统工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兄弟院校、大科学平台、科研机构加强联动,构建多学科协同发展集群,以大平台大团队和大任务的组织模式,形成引领性、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与实践范式。三是要做产教融合的探路者。依托深圳产业创新优势,深化“新工科”建设,与龙头企业合作探索“项目制”“场景化”培养模式,让课堂链接生产线,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未来,工学院要进一步聚焦四个面向的战略需求,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牵引,以更高的政治战略站位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锚定建成国际一流工学院的宏伟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壮阔浪潮中,共同谱写属于南科大工科人的时代华章。
滕锦光作为兄弟院校代表致辞,对南科大工学院的发展成就表示热烈祝贺。他高度肯定了南科大工学院以“深圳速度”实现新工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方面的成绩。他认为,南科大与香港理工大学在工程学科布局方面紧密契合、均聚焦前沿科技与产业需求,双方在多个学科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协同创新,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有益示范。希望未来两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双向赋能,携手探索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研发关键前沿技术,在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道路上谱写更多合作佳话。
仇旻表示,南科大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以敢闯敢试的创校精神率先打破“千校一面”的瓶颈,创造了高等教育界的“深圳奇迹”。西湖大学作为南科大在高等教育改革路上的同行者,两校工学院同心同向,开展了良好的互动,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希望两校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征程中,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把握科技范式变革的方向,深化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更快的“中国速度”彰显更强的“中国力量”,绘就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最大同心圆。
工学院院长陈明伟在会上作题为“十年砥砺铸匠心,智创未来启新程”的报告,报告详细回顾了工学院通过引进一流人才、构建前沿学科体系、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经费投入等支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化的十年发展历程和显著成果,特别是在材料科学、人工智能、量子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丰硕成果。他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工学院将继续以开拓者的勇气和筑梦者的赤诚,向建设世界一流工学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姜虹颁奖
在颁奖及发言环节,工学院表彰了在教学、科研、服务及校企合作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姜虹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徐政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胡清,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原海思总裁徐文伟,以及韶音科技创始人、CEO陈皞颁发“卓越贡献奖”。贾金峰和陈明伟分别为长期在工学院辛勤耕耘的教师颁发“十年服务奖”。
教师代表程鑫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工学院十年间以“破界”思维开拓前沿、"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校友代表张至作为工学院首届校友回顾了作为南科大首批学生,从见证学校初创到参与工学院建设,再到依托母校技术创业的十年经历。
圆桌论坛环节由南科大工学院党委书记、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贡毅主持,李家俊、谢和平、唐本忠、仇旻、田奇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聚焦四大议题:在育人目标重构上,强调跨学科能力、人机协同与伦理责任;在教学范式变革中,提出教师角色应向学习引导者转型,重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产教融合,倡导构建动态协同生态;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探讨了弹性学制、创新评估模型等个性化路径。论坛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转型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与实践方向。
此外,工学院以“十年匠心 智创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建院十周年活动。当天下午召开了第三届校友论坛,邀请杰出校友分享行业经验,以及工学院建院十周年文艺晚会暨2025届毕业生晚会,展现工院人的青春风采,并同步推出“我与工院故事”征文和校友奖学金募捐活动,通过文字记录工学院发展历程,汇聚校友力量。
工学院成立于2015年,是南方科技大学首个成立的二级学院,肩负着探索中国新工科教育模式的使命。十年来,工学院始终秉持“创新引领、交叉融合、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科技、教育”三位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获批了多个本科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材料科学和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创新性地打造了“工科交叉创新班”“图灵班”等特色项目,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赛事中摘金夺银的科创英才,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1196项。在科研创新方面,工学院的科研项目及经费持续攀升,项目总经费累计突破51.2亿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技术体系,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学研融合成果显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逐际动力、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磐鲲”和短周期海底地震仪“磐龟”等多项技术实现产业化。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科学院,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转自:南科大新闻官网
供稿:工学院
通讯员:王晓恬
编辑:任奕霏
最新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