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学者在地震大地构造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0-08-29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简称“海洋系”)海洋地球物理学研究团队在地震大地构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ithospheric thickening controls the on-going growth of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P and S receiver functions”为题在地球物理学科顶级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


281598579981861168.jpg

191597828319311868.png

图1.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构造图和地震台站分布


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华北克拉通交汇处,目前正处在青藏高原向东北内陆扩展的前缘区域,是研究高原隆升与演化的理想场所。海洋系助理教授郭震和讲席教授陈永顺课题组利用一条跨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宽频带地震观测剖面(图1)所记录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联合P波和S波接收函数方法,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分辨率的岩石圈界面结构图像(图2)。


191597828337771265.png

图2. P波(a)和S波(b)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结果揭示了青藏东北缘岩石圈地幔沿着南祁连缝合带差异性增厚

黑色和粉色虚线分别表示地壳(Moho)和岩石圈(LAB)界面深度


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圈(LAB)界面以南祁连缝合带(SQS)为界,呈现出差异增厚特征:在已经发育完全的松潘-甘孜(SG)和中亚造山带(CAOB)下方岩石圈较薄,而正在生长的西秦岭(QKW)和祁连造山带(QL)和阿拉善(Alxa)地块下方岩石圈较厚。在南祁连缝合带(SQS)下方,存在明显的地壳和岩石圈界面错断(~10 km)。

通过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分辨率的岩石圈界面成像结果,课题组认为南祁连缝合带是目前青藏岩石圈和亚洲岩石圈的汇聚边界。青藏岩石圈地幔与亚洲岩石圈地幔在南祁连缝合带的汇聚与南北两侧的岩石圈差异增厚主导着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扩展和构造变形。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岩石圈变形对于高原隆升和扩展的重要性,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隆升及其构造变形机制提供了新的地震学约束。

南科大海洋系研究助理教授张晨为论文第一作者,郭震为论文通讯作者,南科大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以上研究得到了国自然基金和深圳市科创委面上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9/2020GL088972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sustech.edu.cn/zh/html/202008/38529.html